本书引自CAMBRIDGE出版社,由国际癫痫界著名的John M. Stern和Raman Sankar专家精心编著,由中国抗癫痫协会李世绰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洪震担任主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群、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孙美珍和贵州省人民医院李晓裔担任主译,国内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联袂翻译而成,是目前关于耐药性癫痫诊治的权威书籍之一。
全书共分为26章,内容包括:癫痫的自然史、国际抗癫痫联盟对耐药性癫痫的定义、耐药性癫痫的经济影响与社会影响、耐药性癫痫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耐药性癫痫的模型、耐药性癫痫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耐药性癫痫的病因(遗传、皮质发育畸形、海马硬化、自身免疫性)、儿童耐药性癫痫综合征、成人耐药性癫痫、耐药性癫痫女性患者的生殖健康、耐药性癫痫的治疗(药物、切除性手术、消融手术、刺激疗法、饮食疗法)和耐药性癫痫的精神障碍共病等。全方位介绍了耐药性癫痫的基础理论和最新进展的知识与技术。
目录
第一章 癫痫的自然史 1
第一节 未经治疗的癫痫患者自然史 1
第二节 治疗后的癫痫患者自然史 2
第三节 耐药性癫痫的自然史 5
第四节 死亡率 9
第二章 识别耐药性癫痫的挑战 16
第一节 前言 16
第二节 定义 16
第三节 反应模式 17
第四节 耐药性癫痫的预测因素 18
第五节 结论 19
第三章 国际抗癫痫联盟对耐药性癫痫的定义 23
第一节 耐药性癫痫 23
第二节 统一耐药性定义的必要性 24
第三节 定义的应用 28
第四节 结论 29
第四章 耐药性癫痫的经济影响 32
第一节 前言 32
第二节 直接费用 33
第三节 间接费用 36
第四节 结论 38
第五章 耐药性癫痫的社会影响 40
第一节 前言 40
第二节 病耻感 40
第三节 影响 41
第四节 癫痫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42
第五节 结论 43
第六章 耐药性癫痫患者的死亡率与发病率 46
第一节 前言 46
第二节 癫痫患者死亡率评估 46
第三节 癫痫猝死 49
第四节 癫痫的并发症 54
第五节 癫痫的认知障碍发病率 56
第七章 耐药性癫痫模型 61
第一节 简介及历史展望 61
第二节 耐药性癫痫的问题及其生物学 62
第三节 耐药性癫痫的实验动物模型 64
第四节 已知机制的耐药性癫痫 66
第八章 耐药性癫痫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74
第一节 前言 74
第二节 耐药性癫痫的类型 74
第三节 耐药性癫痫的治疗 76
第四节 生物标志物 76
第五节 结论 79
第九章 耐药性癫痫的遗传原因 82
第一节 前言 82
第二节 癫痫 83
第三节 遗传对抗癫痫发作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83
第四节 细胞色素P450酶 84
第五节 P-糖蛋白 85
第六节 遗传对抗癫痫发作药物药效学的影响 86
第七节 癫痫易感基因和耐药性癫痫 88
第八节 生物标志物 88
第九节 遗传生物标志物 89
第十节 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的开发 89
第十一节 非药物治疗和遗传学 90
第十二节 结论 90
第十章 耐药性癫痫的病因—皮质发育畸形 94
第一节 前言 94
第二节 皮质发育畸形的病因学研究 94
第三节 皮质发育畸形的癫痫发病机制 95
第四节 临床表现 95
第十一章 耐药性癫痫的病因—海马硬化 103
第一节 前言 103
第二节 海马的解剖 103
第三节 病因及病理改变 104
第四节 临床特点 106
第五节 治疗 111
第六节 手术转归 112
第七节 其他治疗方法 113
第八节 病理 113
第九节 双侧海马硬化与双重病理 114
第十二章 耐药性癫痫的自身免疫性病因 119
第一节 前言 119
第二节 可疑的自身免疫性癫痫 122
第三节 可疑或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癫痫的治疗 125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癫痫综合征 125
第五节 治疗 131
第六节 预后 135
第七节 结论 135
第十三章 儿童耐药性癫痫综合征 138
第一节 前言 138
第二节 新生儿综合征 138
第三节 婴儿及早发性癫痫综合征 141
第四节 儿童综合征 153
第五节 浅谈癫痫性脑病患者的癫痫手术 163
第六节 浅谈癫痫性脑病患者的护理过渡 163
第十四章 成人耐药性癫痫 175
第一节 颞叶内侧癫痫 175
第二节 新皮质癫痫 178
第三节 下丘脑错构瘤的痴笑性癫痫 184
第十五章 耐药性癫痫的治疗 189
第一节 前言 189
第二节 诊断准确性 189
第三节 生活方式对发作控制的影响 190
第四节 抗癫痫发作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191
第五节 特殊癫痫的诊断 192
第六节 抗癫痫发作药物之外的治疗 193
第七节 发作负担目标 194
第八节 其他的治疗目标 194
第九节 其他的治疗因素 195
第十节 结论 195
第十六章 耐药性癫痫的药物治疗 198
第一节 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 198
第二节 展望 203
第十七章 耐药性癫痫女性患者的生殖健康 208
第一节 前言 208
第二节 生殖激素对癫痫发作的影响 208
第三节 癫痫和抗癫痫发作药物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210
第四节 妊娠与癫痫 211
第五节 管理 214
第六节 结论 217
第十八章 切除性手术治疗耐药性癫痫 222
第一节 前言 222
第二节 手术部位定位 222
第三节 确定手术边界 226
第四节 手术过程和术后结果 230
第五节 权衡手术利弊 231
第十九章 耐药性癫痫的消融手术 237
第一节 前言 237
第二节 硬件和程序 237
第三节 背景及临床资料 239
第四节 影像学特征和消融体积的作用 241
第五节 神经认知功能结局 243
第六节 具体并发症 243
第七节 结论 244
第二十章 耐药性癫痫的刺激疗法迷走神经和三叉神经刺激术 247
第一节 迷走神经刺激术 247
第二节 三叉神经刺激术 250
第二十一章 耐药性癫痫的刺激疗法丘脑前核刺激术 253
第一节 前言 253
第二节 丘脑前核解剖 253
第三节 丘脑前核刺激术的临床前研究 255
第四节 人类的丘脑前核刺激术研究:非对照试验 255
第五节 丘脑前核刺激术在癫痫中的应用:SANTE试验 256
第六节 电刺激的作用机制 258
第七节 外科操作技术 258
第二十二章 耐药性癫痫的刺激疗法—大脑的反应性神经刺激 261
第一节 简介及历史 261
第二节 来自长程皮层脑电图监测的观察结果 263
第三节 开放式问题和结论 265
第二十三章 耐药性癫痫的刺激疗法 —经颅磁刺激 268
第一节 前言 268
第二节 作用机制 268
第三节 LF-rTMS在耐药性癫痫中的应用 269
第四节 LF-rTMS与癫痫持续状态 270
第五节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271
第六节 结论 271
第二十四章 耐药性癫痫的饮食疗法 274
第一节 前言 274
第二节 作用机制 275
第三节 饮食疗效 275
第四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276
第五节 经典生酮饮食的实施 277
第六节 饮食的三种类型 278
第七节 饮食的副作用 279
第八节 结论 280
第二十五章 耐药性癫痫的植物疗法 283
第一节 前言 283
第二节 前景 283
第三节 植物疗法治疗癫痫的使用范围和模式 284
第四节 监管方面 286
第五节 安全问题 288
第六节 植物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288
第七节 结论 289
第二十六章 耐药性癫痫的精神障碍共病 293
第一节 前言 293
第二节 流行病学 294
第三节 精神疾病与癫痫之间的双向关系及其对耐药性癫痫的影响 295
第四节 耐药性癫痫特有的精神现象 296
第五节 精神障碍共病对耐药性癫痫患者生活的影响 299
第六节 耐药性癫痫精神障碍共病的治疗:实用的注意事项 302
第七节 治疗耐药性癫痫患者精神障碍共病的不足之处 304